您当前的位置: 电商新闻网 > 资讯 > 正文
电商新闻网-移动版 首页

中国外交官身穿防弹服专程为他扫墓 武警在旁严阵以待

2019-04-08 15:31
分享到:

中国外交官身穿防弹服专程为他扫墓,武警在旁严阵以待

为邹兴志同志奉上鲜花

6日,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官方微信推送了一篇题为《埋骨何需桑梓地——驻阿富汗使馆清明节为邹兴志前辈扫墓侧记》的文章。文章共2600余字,感人至深,在清明这个特别的节日里,让我们认识了一位30多年前驻外期间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外交官——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会计邹兴志。

邹兴志是一名普通的外交官,1982年在驻阿富汗工作期间患病逝世。文章提到:“如果在国内,邹会计多半会被救过来,但在战乱中的喀布尔,大家只能扼腕长叹。”。

今年清明节,中国驻阿富汗大使刘劲松同邹兴志的家人通了电话;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王大学政务参赞带领使馆同志驱车来到喀布尔外国人公墓,祭奠邹兴志等中国同胞。

以下是文章全文:

一位普通的中国外交官,在40多岁的英年于喀布尔去世,埋骨他乡近40年。国内的4位至亲牵挂着他,40多位使馆战友关心着他。在14亿中国人慎终追远、寄托哀思之际,他,没有被忘记!

驻阿大使清明致电外交官遗孀

4月5日,清明节。喀布尔时间清晨7时。

“陈老好,我是第14任中国驻阿富汗大使刘劲松,向您问好和致敬!邹兴志同志是我们的前辈。我听老馆员讲,他是志愿来到这个使馆的,那时的使馆也处在战乱之中。邹会计为人正直,敬业爱岗,先人后己,与大家关系处得很好,大家都很喜欢和尊敬他。”

中国外交官身穿防弹服专程为他扫墓,武警在旁严阵以待

刘劲松大使同邹兴志同志的家人通电话

这是一通跨越时空的电话,跨越了两个世纪、两个国家、两代人,跨越了兴都库什山、喀喇昆仑山和燕山,从喀布尔直达北京。

电话的这一头,是神情肃穆的刘大使;那一头,是感慨万千的邹兴志同志的遗孀、年愈八旬的陈老,还有她的三位子女。

刘大使说,阿富汗这一段安全形势很糟糕,但时值清明节,使馆仍组织馆员去祭奠了邹老,这是一定要去的!我想邹老如泉下有知,会感到宽慰,因为依靠不懈努力和先进科技,使馆同志今天在扫墓现场与您视频连线了。“连线”其实是“连心”,让逝者和生者都感受到组织的关怀、感受到亲友的温暖。

刘大使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使馆换了很多茬馆员了,但每一任大使、每一代馆员都怀念着邹会计,记挂着他的家人。这么多年,陈老您含辛茹苦将3位子女抚养成人,我们能想象您的不易。将来馆里同事回北京,会专程登门看望您,也欢迎您的子女来使馆和墓地看一看。我去看过邹会计的墓地,维护得不错。我们会经常看望邹会计,请您放心,也请您和家人保重!

陈老一再表示感谢,她的小女儿接过电话,哽咽地讲:“感谢大使,感谢您对我父亲这么高的评价!”

驻外逝世 遗体无法运回国内

青山处处埋忠骨,埋骨何需桑梓地。

1982年12月隆冬的一个晚上,驻阿富汗使馆,周边不时有枪炮声。

邹兴志同志忙碌了一天,刚回到宿舍,拿热水瓶给同事倒水,却毫无预兆地倒下了。送医抢救争分夺秒,阿富汗的医生也是尽心尽力。应该是脑溢血,如果在国内,邹会计多半会被救过来,但在战乱中的喀布尔,大家只能扼腕长叹。

中国外交官身穿防弹服专程为他扫墓,武警在旁严阵以待

向邹兴志同志三鞠躬

邹会计的老家在黑龙江,曾是军人,转业后到外交部工作,经历了好几个岗位,还去过老挝常驻,当时老挝不像今天这么安宁,也是个战乱之地。当组织于1982年6月派他到驻阿使馆工作时,他没有一点犹豫。那时候,大家都这样,组织指到哪儿,就奔赴哪儿,拿起行李给老婆孩子告个别,最多抱一抱,没有吻别。一去就是一两年,打长途电话很贵,所以打得很少。和家人联系主要靠两、三月才来一趟的信使,信使最受馆员欢迎,因为他们捎来了千金不换的家书。

阿富汗,远离妻儿,承受战乱,忍受孤单,那时这里馆员的工资和常驻其他国家差不多,在当地都买不了什么好东西。可谁都没有怨言,都乐呵呵地在馆里干好自己的活。因为战乱,很多馆员自打进了这个使馆,就再没有出去过,直至离任时再去机场。他们对阿富汗的印象,就是那车窗外的街景,还有那天空上的风筝。即使到今天,也是如此。

邹会计就这么走了,一句遗言都没有留下。在那个年代那个环境,他的遗体无法运回国内,国内亲人也没法来此致祭。是全体馆员打制的棺木,是临时代办主持的追悼会,是阿富汗朋友们修葺的坟茔。同志们的泪水,含在眼眶里,落在衣襟上。亲人们的哭声,太远了,几乎听不见。

那一年,世界上发生了很多大事。阿富汗战火连天,英阿马岛之战收场,勃列日涅夫死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开航。中国宣布将于1997年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李宁拿了6项体操金牌,《义勇军进行曲》恢复为国歌,中共十二大成功闭幕,国家开始实施“只生一个好”的计划生育政策。

从收音机和全馆仅有的几台黑白电视机里,邹会计了解到这些事,这些事也成为他最后的人生记忆。他曾向同事开玩笑:“‘计划生育’可管不着我喽!”

不想一语成谶。那一年,他走了,身后留下妻子和3个孩子,分别是22岁、19岁和10岁,孩子们那时都还没有成家,小女儿还在上小学。那一年的冬天很冷。

穿防弹服扫墓 视频连线其家人

清晨,当地人还在睡梦中,王大学政务参赞带领使馆同志驱车来到喀布尔外国人公墓,祭奠长眠于此的邹兴志等中国同胞。大家穿着厚重的防弹服,武警同志严阵以待。这里,不是一个安全的城市;附近,曾经发生过严重的恐袭。

使馆同志缓步来到邹会计的墓前,同他远在北京的家人建立视频连线。邹会计的家人第一次看到这块魂牵梦萦的墓地和墓碑,第一次与馆员一道祭奠老邹。为了这一刻,使馆与国内职能部门遍查档案,四处寻访老馆员,爱心热心人士不遗余力。也因为这一刻,大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很值得。

公墓松柏青青,绿草茵茵,桃花盛开。邹会计的墓碑是当年的同事们选的、刻的、磨的,上面的铭文经历了数十年风雨磨洗,依旧清晰。

在邹会计家人的注视之下,使馆同志在墓前三鞠躬,表达对前辈的追思与敬仰。大家奉上鲜花、果品和醴酒,还有香烟。邹会计工作生活的那个年代,大多数男性馆员都抽烟,抽“中华”和“红双喜”,是一种福利,也是一种放松。

中国外交官身穿防弹服专程为他扫墓,武警在旁严阵以待

与邹会计的家人视频连线

让大家略为宽慰的是,邹会计在此并不孤单。墓园里还长眠着一位帮助阿富汗人民修路的无名同胞,一位指导阿富汗人民养蚕的“齐女士”。二人于上世纪40年代辞世。使馆同志一并为他们扫了墓。

中国外交官身穿防弹服专程为他扫墓,武警在旁严阵以待

向中国同胞献花

三位同胞,将事业和生命倾注在了阿富汗。无论有名还是没名,他们都是不凡的中国人。无论相知还是陌生,我们都不会忘记这些普通人中的英雄!

每一个时代 都有外交官的牺牲

今天特意前来扫墓的,有“90后”的青年,有刚到馆的新兵。这是一次庄严的仪式,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什么是无怨无悔、什么是马革裹尸,什么是有情有义,什么是前仆后继?在这一刻,不再需要语言的诠释。

每一个时代,都在塑造不同风格的外交官,但忠诚和使命没有变过。每位外交官都揣着赤子心、事业心、进取心和责任心,心如磐石,永不变心。

每一个时代,都有外交官的牺牲,有人牺牲在战火中,有人牺牲在岗位上。有的牺牲的不仅是自己,还连带着妻子、父母和孩子。战乱、辐射、地震、高温、酷寒、疫病,都要自己扛起来,因为我们是中国的外交官,是文装的解放军。

每一位身处前线的中国外交官,纵然无私无畏、毅然决然,但在身后,总有柔肠寸断、儿女情长。一位外交官就是一打故事,家家一本难念的经,酸甜苦辣要靠自己去品味和承受。

中国外交官身穿防弹服专程为他扫墓,武警在旁严阵以待

站在邹兴志同志的墓前,我们宣誓:千山万壑,不改初衷;风雨如晦,毅然前行。我们守护的,是国旗国土、先贤墓茔、尊严传统;我们缅怀的,是荜路蓝缕、流血牺牲、默默奉献;我们骄傲的,是大国外交、薪火相传、再迈征程!

愿先辈们在异国他乡安息!

编辑:施薇

责编:邵大卫

 

相关评论:

土洋老娃娃:啥叫好文章?这便是其一;何为好战友?万里慰遗孀。

柏杨大柳:条件允许的话该让逝者回来了!

Songge:他们都是共和国的英雄!向英雄致敬!

楚歌703:我是中国人

听禅写意:想起南斯拉夫大使馆

来源: 文汇网 责任编辑:电商新闻网
免责声明:
  • 注明“来源:电商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电商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电商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电商新闻网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

中国外交官身穿防弹服专程为他扫墓 武警在旁严阵以待

中国外交官身穿防弹服专程为他扫墓,武警在旁严阵以待

为邹兴志同志奉上鲜花

6日,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官方微信推送了一篇题为《埋骨何需桑梓地——驻阿富汗使馆清明节为邹兴志前辈扫墓侧记》的文章。文章共2600余字,感人至深,在清明这个特别的节日里,让我们认识了一位30多年前驻外期间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外交官——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会计邹兴志。

邹兴志是一名普通的外交官,1982年在驻阿富汗工作期间患病逝世。文章提到:“如果在国内,邹会计多半会被救过来,但在战乱中的喀布尔,大家只能扼腕长叹。”。

今年清明节,中国驻阿富汗大使刘劲松同邹兴志的家人通了电话;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王大学政务参赞带领使馆同志驱车来到喀布尔外国人公墓,祭奠邹兴志等中国同胞。

以下是文章全文:

一位普通的中国外交官,在40多岁的英年于喀布尔去世,埋骨他乡近40年。国内的4位至亲牵挂着他,40多位使馆战友关心着他。在14亿中国人慎终追远、寄托哀思之际,他,没有被忘记!

驻阿大使清明致电外交官遗孀

4月5日,清明节。喀布尔时间清晨7时。

“陈老好,我是第14任中国驻阿富汗大使刘劲松,向您问好和致敬!邹兴志同志是我们的前辈。我听老馆员讲,他是志愿来到这个使馆的,那时的使馆也处在战乱之中。邹会计为人正直,敬业爱岗,先人后己,与大家关系处得很好,大家都很喜欢和尊敬他。”

中国外交官身穿防弹服专程为他扫墓,武警在旁严阵以待

刘劲松大使同邹兴志同志的家人通电话

这是一通跨越时空的电话,跨越了两个世纪、两个国家、两代人,跨越了兴都库什山、喀喇昆仑山和燕山,从喀布尔直达北京。

电话的这一头,是神情肃穆的刘大使;那一头,是感慨万千的邹兴志同志的遗孀、年愈八旬的陈老,还有她的三位子女。

刘大使说,阿富汗这一段安全形势很糟糕,但时值清明节,使馆仍组织馆员去祭奠了邹老,这是一定要去的!我想邹老如泉下有知,会感到宽慰,因为依靠不懈努力和先进科技,使馆同志今天在扫墓现场与您视频连线了。“连线”其实是“连心”,让逝者和生者都感受到组织的关怀、感受到亲友的温暖。

刘大使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使馆换了很多茬馆员了,但每一任大使、每一代馆员都怀念着邹会计,记挂着他的家人。这么多年,陈老您含辛茹苦将3位子女抚养成人,我们能想象您的不易。将来馆里同事回北京,会专程登门看望您,也欢迎您的子女来使馆和墓地看一看。我去看过邹会计的墓地,维护得不错。我们会经常看望邹会计,请您放心,也请您和家人保重!

陈老一再表示感谢,她的小女儿接过电话,哽咽地讲:“感谢大使,感谢您对我父亲这么高的评价!”

驻外逝世 遗体无法运回国内

青山处处埋忠骨,埋骨何需桑梓地。

1982年12月隆冬的一个晚上,驻阿富汗使馆,周边不时有枪炮声。

邹兴志同志忙碌了一天,刚回到宿舍,拿热水瓶给同事倒水,却毫无预兆地倒下了。送医抢救争分夺秒,阿富汗的医生也是尽心尽力。应该是脑溢血,如果在国内,邹会计多半会被救过来,但在战乱中的喀布尔,大家只能扼腕长叹。

中国外交官身穿防弹服专程为他扫墓,武警在旁严阵以待

向邹兴志同志三鞠躬

邹会计的老家在黑龙江,曾是军人,转业后到外交部工作,经历了好几个岗位,还去过老挝常驻,当时老挝不像今天这么安宁,也是个战乱之地。当组织于1982年6月派他到驻阿使馆工作时,他没有一点犹豫。那时候,大家都这样,组织指到哪儿,就奔赴哪儿,拿起行李给老婆孩子告个别,最多抱一抱,没有吻别。一去就是一两年,打长途电话很贵,所以打得很少。和家人联系主要靠两、三月才来一趟的信使,信使最受馆员欢迎,因为他们捎来了千金不换的家书。

阿富汗,远离妻儿,承受战乱,忍受孤单,那时这里馆员的工资和常驻其他国家差不多,在当地都买不了什么好东西。可谁都没有怨言,都乐呵呵地在馆里干好自己的活。因为战乱,很多馆员自打进了这个使馆,就再没有出去过,直至离任时再去机场。他们对阿富汗的印象,就是那车窗外的街景,还有那天空上的风筝。即使到今天,也是如此。

邹会计就这么走了,一句遗言都没有留下。在那个年代那个环境,他的遗体无法运回国内,国内亲人也没法来此致祭。是全体馆员打制的棺木,是临时代办主持的追悼会,是阿富汗朋友们修葺的坟茔。同志们的泪水,含在眼眶里,落在衣襟上。亲人们的哭声,太远了,几乎听不见。

那一年,世界上发生了很多大事。阿富汗战火连天,英阿马岛之战收场,勃列日涅夫死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开航。中国宣布将于1997年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李宁拿了6项体操金牌,《义勇军进行曲》恢复为国歌,中共十二大成功闭幕,国家开始实施“只生一个好”的计划生育政策。

从收音机和全馆仅有的几台黑白电视机里,邹会计了解到这些事,这些事也成为他最后的人生记忆。他曾向同事开玩笑:“‘计划生育’可管不着我喽!”

不想一语成谶。那一年,他走了,身后留下妻子和3个孩子,分别是22岁、19岁和10岁,孩子们那时都还没有成家,小女儿还在上小学。那一年的冬天很冷。

穿防弹服扫墓 视频连线其家人

清晨,当地人还在睡梦中,王大学政务参赞带领使馆同志驱车来到喀布尔外国人公墓,祭奠长眠于此的邹兴志等中国同胞。大家穿着厚重的防弹服,武警同志严阵以待。这里,不是一个安全的城市;附近,曾经发生过严重的恐袭。

使馆同志缓步来到邹会计的墓前,同他远在北京的家人建立视频连线。邹会计的家人第一次看到这块魂牵梦萦的墓地和墓碑,第一次与馆员一道祭奠老邹。为了这一刻,使馆与国内职能部门遍查档案,四处寻访老馆员,爱心热心人士不遗余力。也因为这一刻,大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很值得。

公墓松柏青青,绿草茵茵,桃花盛开。邹会计的墓碑是当年的同事们选的、刻的、磨的,上面的铭文经历了数十年风雨磨洗,依旧清晰。

在邹会计家人的注视之下,使馆同志在墓前三鞠躬,表达对前辈的追思与敬仰。大家奉上鲜花、果品和醴酒,还有香烟。邹会计工作生活的那个年代,大多数男性馆员都抽烟,抽“中华”和“红双喜”,是一种福利,也是一种放松。

中国外交官身穿防弹服专程为他扫墓,武警在旁严阵以待

与邹会计的家人视频连线

让大家略为宽慰的是,邹会计在此并不孤单。墓园里还长眠着一位帮助阿富汗人民修路的无名同胞,一位指导阿富汗人民养蚕的“齐女士”。二人于上世纪40年代辞世。使馆同志一并为他们扫了墓。

中国外交官身穿防弹服专程为他扫墓,武警在旁严阵以待

向中国同胞献花

三位同胞,将事业和生命倾注在了阿富汗。无论有名还是没名,他们都是不凡的中国人。无论相知还是陌生,我们都不会忘记这些普通人中的英雄!

每一个时代 都有外交官的牺牲

今天特意前来扫墓的,有“90后”的青年,有刚到馆的新兵。这是一次庄严的仪式,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什么是无怨无悔、什么是马革裹尸,什么是有情有义,什么是前仆后继?在这一刻,不再需要语言的诠释。

每一个时代,都在塑造不同风格的外交官,但忠诚和使命没有变过。每位外交官都揣着赤子心、事业心、进取心和责任心,心如磐石,永不变心。

每一个时代,都有外交官的牺牲,有人牺牲在战火中,有人牺牲在岗位上。有的牺牲的不仅是自己,还连带着妻子、父母和孩子。战乱、辐射、地震、高温、酷寒、疫病,都要自己扛起来,因为我们是中国的外交官,是文装的解放军。

每一位身处前线的中国外交官,纵然无私无畏、毅然决然,但在身后,总有柔肠寸断、儿女情长。一位外交官就是一打故事,家家一本难念的经,酸甜苦辣要靠自己去品味和承受。

中国外交官身穿防弹服专程为他扫墓,武警在旁严阵以待

站在邹兴志同志的墓前,我们宣誓:千山万壑,不改初衷;风雨如晦,毅然前行。我们守护的,是国旗国土、先贤墓茔、尊严传统;我们缅怀的,是荜路蓝缕、流血牺牲、默默奉献;我们骄傲的,是大国外交、薪火相传、再迈征程!

愿先辈们在异国他乡安息!

编辑:施薇

责编:邵大卫

 

相关评论:

土洋老娃娃:啥叫好文章?这便是其一;何为好战友?万里慰遗孀。

柏杨大柳:条件允许的话该让逝者回来了!

Songge:他们都是共和国的英雄!向英雄致敬!

楚歌703:我是中国人

听禅写意:想起南斯拉夫大使馆

免责声明:
  • 注明“来源:电商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电商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电商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电商新闻网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

相关阅读

热点精选